回顾2016年,深度学习在应用领域取得了三个重大进展。
1.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Go,战胜了人类顶级围棋高手。
2. Google Translate 上线,达到了与人类媲美的精度。
3. Tesla 的 AutoPilot 投入使用,让自动导航成为大众使用的日常工具。
展望2017年,深度学习在应用领域将会有新的突破,其中一大看点,就是机器阅读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工具。让机器掌握自动阅读的能力,将会颠覆性地降低知识传承和使用的难度。
机器阅读之所以可能在201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是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可以拓展到机器阅读领域。
文本摘要的研究,在2016年取得的进展,已经昭示了机器阅读的前进方向。
所谓文本摘要,就是把整篇文章,输入给电脑,电脑自动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本摘要的工作原理,与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一脉相承。
机器翻译的原理,编码及解码
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说来简单,先编码,后解码 [1]。
编码的任务,是把输入的文章,转换成一连串数字向量,数字向量包含文章每一词的语义和语法信息,如同基因DNA。
解码的任务,是把数字向量,逐个转换成其它语言的词语,完成翻译。
任务明确后,接下去谈如何实现。
如何提炼文章中每一个词的语义信息?机器翻译用了两个办法,
1. 词向量,词向量包含这一个词的语义信息。词向量的实现方式,用的是神经网络与语言模型的组合,稍后介绍。
2. 语义向量,语义向量包含了从文章开头到当前词的主要语义,也包含了从当前词到文章末尾的主要语义,所以语义向量又称为前后文向量。语义向量的实现方式,用的是 LSTM 的隐状态,稍后介绍。
除了语义信息,编码是否需要容纳语法和统计信息?
文本摘要的研究者们,提议在编码中也容纳语法词性标注(POS tagging)、实体标注(NER)、信息挖掘统计值(TF-IDF)等等信息 [2]。
悬念是,还有哪些其它有用的信息,也应该被容纳进编码中?
更大的悬念是,如何提高编码的正确性,精准地全面地表达原文的语义和语法信息?
编码的实现原理
编码的实现,依赖于词向量和语义向量。
词向量的实现方式,用的是神经网络与语言模型的组合 [3]。
先说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语言模型的任务,是根据前文,预测下一个词,最可能是什么?
有时候听众会打断对方的发言,说,“你不用再说了,你下面想说什么,中国直播网 ,我已经猜到了”。这样的听众,脑子里拥有出色的语言模型。
人类语言有缺陷,“版图” 与 “疆界”,无一字相同,但是语义相同。
语言模型把每一个人类词汇,对应到一个词向量。词向量是数字向量,数字向量的好处在于,容易计算数字向量之间的距离。同义词的词向量之间的距离为零,近义词的词向量之间的距离较短。
人类词汇,有一词多义的情况。词向量的技术难题,在于如何给多义词配置多个词向量。
[3] 用神经网络,来根据前文,预测下一个出现的词。
所谓预测,其实是估算词库中所有词汇,哪一个词汇在下一个出现的概率最大。神经网络发挥的作用,是概率模拟器。
预测很准的时候,神经网络中的诸多参数就不需要调整。预测不准的时候,就调整这些参数,提高后续预测的精准度。这就是语言模型训练的过程。
因为要估算词库中所有词出现的概率,所以训练语言模型的计算量,往往大得惊人。
解决的办法,是尽可能缩小候选词汇的数量。办法很多,譬如 beam search。
语义向量的实现,依赖 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 也是一种神经网络,特色有二 [4]。
1. 循环:神经网络前一次的输出,将作为同一个神经网络下一次的输入。所以,LSTM 是处理序列的利器,语句就是序列的一种,序列的例子还包括,股票价格波动,心电图脑电图,音频视频等等。
2. 遗忘:语句中每个词汇的重要性不同,记住重要的词汇,忘记冗词。人类记忆有限,听演讲往往要做笔记,记住要点。电脑的记忆无限,但是也要取舍,避免噪音淹没了要点。
人类听演讲时,把要点写在笔记本里。LSTM 处理序列时,把要点存储在隐状态里。
隐状态(Hidden State)也是数字向量,隐状态数字向量的维度,往往比词向量的维度高。就像笔记本里能够写下很多词汇。
但是隐状态向量并非词向量的简单积累。隐状态向量是前后文词向量的剪接,如同基因剪接一样。
LSTM 的隐状态向量,胜任前后文语义向量的职能。但是隐状态向量的软肋,在于含义晦涩,如同基因不易读解。
好的隐状态向量,容易识别。如果用 Autoencoder [5] 把隐状态向量复原成原文,中国直播网,复原后的原文,与真正的原文越相近,说明隐状态向量的质量越好。
但是坏的隐状态向量,坏在哪里,很难甄别。因为,隐状态向量的含义晦涩难懂。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
除了提炼前后文语义,LSTM 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给文章中每个词汇标注词性,识别文章中地址名称等等词组。
作为神经网络的一种,LSTM 也需要训练,训练就需要语料。不同的任务,譬如词性标注,词组识别,需要不同的训练语料。
获得大量语料,也是难题。譬如有人提议,收集文章及其标题,作为文本摘要的训练语料。但是遇到标题党,这个办法就失效。
解码的实现原理
解码的理想境界,与翻译的理想境界相似,
1. “信”:语义要正确,不要曲解。
2. “达”:措辞要恰当,即便语义相同,如果措辞不同,那么语气迥异。
3. “雅”:行文要流畅。
解码器的实现原理,与词向量的实现原理相似,依赖语言模型,根据前文,预测下一个词,最可能是词库中的哪一个词汇?
不要忘记,估算词库中所有词出现的概率,计算量往往大得惊人。
要达到“信”的境界,对于机器翻译而言,难度较低,因为翻译基本上是逐个词汇一对一翻译。
对于文本摘要而言,“信”的难度较高。如何摘录重点?人类做摘要,往往摘录论点,不摘录论据,往往摘录故事结局,不摘录故事过程。
如何让电脑辨别论点与论据,结局与过程?这是需要研究的难题。
所以,对于机器翻译而言,解码器的输入,只需要原文中的词向量和语义向量,就可以翻译得相当精准。
但是,对于文本摘要而已,除了词向量和语义向量,还需要词性标注、词组识别、TF-IDF,信息越丰富,摘要越简洁。
简单暴力的办法,是摘录原文中每个段落的起首一两句,遇到两个段落的起首句的语义相同,就忽略其中一个。
要达到“达”的境界,对于机器翻译而言,难度较高,每种语言都有同义词,但是同义词之间的语气差别,往往难以界定。
对于文本摘要而言,“达”的难度较低,简单粗暴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词汇。
引用原文词汇,还有一个好处,是大大降低了计算量。说得学术点,这叫 LVT,Large Vocabulary Tricks [6]。
麻烦在于,原文中出现的词汇很多,下一个词应该引用原文中的哪一个词汇?
解决办法是先用语言模型,根据当前的词向量、语义向量,预测下一个词的词向量。然后再去原文中,寻找最贴切的词汇。
寻找的办法,说得学术点,叫 Attention [1]。
大意是根据原文中每一个词汇本身的语义、语法词性、词组标注、TF-IDF 统计信息,以及前后文的语义等等尽可能多的信息,评估原文中的每一个词汇,与下一个词的词向量的相关性。
但是 Attention 的办法,也会导致巨大的计算量。[2] 提议了一个减少计算量的办法,先评估每个语句的相关性,找到相关语句后,再评估这个语句中每个词汇的相关性。
要达到“雅”的境界,无论机器翻译还是文本摘要,都必须做到下一个词的选择,必须与前文词汇保持流畅。
对于文本摘要而言,下一个词的选择,不能全部选用原文中词汇。实现方式有两个要素。
1. 预先从训练语料中,构建摘要的词库。
2. 实现一个开关函数,决定从词库中选词,还是从原文词汇中摘录。
开关函数可以用 sigmoid 函数,输入有三项,前文的词汇、预测出的下一个词的词向量、Attention 找到的原文中最贴切的词汇。
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进一步降低语言模型的计算量,除了识别原文中各个语句及词汇的重要性,未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如何引用外援知识。
人类阅读的时候,经常需要查字典,查参考文献。
引用外援知识的目的,是扩大读者现有的知识结构,消除现有知识结构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落差。
阅读结束后,进一步扩大现有知识结构。这就是人类通过阅读,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
知识结构的表达方式有多种,“一图胜千言”,自然语言似乎不是最高效的表达方式。
知识图谱由点和边组成,点表达概念,边表达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譬如 “发烧” 和 “炎症” 是两个概念,在知识图谱中用两个点来表达。“炎症”导致“发烧”,在知识图谱中用有向边来表达。
当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文章中出现的概念,没有出现在现有知识图谱中,那么阅读就会出现困难,这就是知识的落差。
消除知识落差的办法,是查字典,查参考文献,扩大阅读,直到文章中出现的新概念,与现有知识图谱相连接。
如何把文章转换为知识图谱?不妨沿用机器翻译和文本摘要的工作原理,把文章从自然语言,转换成知识图谱。
换而言之,机器阅读其实就是自然文本的结构化。
参考文献
[1]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
https://arxiv.org/abs/1409.0473
[2] Abstractive Text Summarization Using Sequence-to-Sequence RNNs and Beyond
https://arxiv.org/abs/1602.06023
[3]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s of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ir Compositionality
https://arxiv.org/abs/1310.4546
[4] Understanding LSTM Networks
http://colah.github.io/posts/2015-08-Understanding-LSTMs/
[5] Autoencoders tutorial
http://ufldl.stanford.edu/tutorial/unsupervised/Autoencoders/
[6] On using very large target vocabulary for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https://arxiv.org/abs/1412.2007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zhibotv.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