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海市妇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拟向上海两会提交的10份议题。其中一项提出,夫妻双方可根据家庭与职业的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各自休假的天数,比如98天的产假由女方享受,另40天的假期女方休10天男方休30天。
看到此消息后,大部分网友持支持态度,纷纷表示“特别需要假期,月子期间太不容易啦”,也有人提出“必须强制执行,能给家庭带来更多保障”。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南都评论 毛建国
中国青年报 土土绒评论员 朱文龙媒体人 仲鸣东方网 汪昌莲网友 @谈典看法评论员 戴先任燕赵都市报 斯涵涵
■委托人:陈女士■方 式:读者来电■话 题: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边是快步如飞的“背奶族”;一边是恨不得会十八般武艺的母亲,一边是父亲缺席的“丧偶式育儿”,产假共享真的能解决这些顽疾吗?
减少父爱缺位“丧偶式育儿”
多数网友认为,夫妻双方“共享”产假,实际上是引导夫妻双方“共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以家庭为单位来承担育儿成本。这对于不堪重负的女性来说不啻是个利好,对于鼓励生育、构建合理育儿模式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南都评论 毛建国
网上有一个笑话,儿子问爸爸男人是什么,爸爸回答说:顶天立地撑起一个家的是男人,儿子说那我长大了也要当妈妈一样的男人。对于不少孩子来说,从他们出生开始,基本就面临着“父亲的缺位”,父亲甚至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而这是以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常常倾其所有。很多母亲在生育小孩之后,给了孩子最多的关爱,其实她们自己也需要关爱。这时父亲如果成为“甩手掌柜”,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妻子的不负责任。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所谓建立和谐平等的夫妻关系,就无从谈起。如果这种缺位成为一种习惯,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中国青年报 土土绒
父亲的缺席既给母亲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因此,近年来,怎样推动父亲加入到育儿中来成为育儿界热议的话题。其中,产假改革便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如果我们同意孩子是父母共同的孩子,那么也就应该承认,养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而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当然,由于男女双方的生理差别,女性在育儿方面,尤其是新生儿阶段,势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袖手旁观。恰恰相反,力所能及地为妻子提供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便是仅仅表达出参与的意愿,也能为忙乱不堪的妻子缓解心理压力,减少产后抑郁的可能。弱化“职场妈妈”性别歧视
如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女性要休产假以及带娃成为她们在职场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而夫妻双方共享产假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用工性别成本的差异。
●评论员 朱文龙
虽然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但是女性在面试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及婚育状况,这样的现实让女性在就业上遭遇到了歧视。而“共享产假”的实施,则可以让男性与女性的假期形成对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用人单位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促进社会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共享产假”的实施,将会鼓励人们的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不少女性并非“不想生”,而是因为育儿负担太重,“不敢生”。男女共享产假,共同抚养孩子,使男女双方不断增强家庭观念,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由此才能激发更强的生育意愿。
●媒体人 仲鸣
就预期效果而言,夫妻共享产假模式下,很多男性能从妻子那“分”来更多假,这有助于削减因性别而来的用工成本差异,将日益拉大的男女竞争力差距往回拽,让职场“重男轻女”倾向适当回调;还有利于均衡夫妻育儿责任,通过休假时间有保障,来避免男性在育儿家庭分工中的角色缺位,继而缓解女方“一肩挑”下的育儿负担。
更难得的是,这还不会导致整体社会成本的上升,只是做了“压力再平衡”:育儿的时间精力成本向社会领域的外溢,是不可避免的,以往这主要压在女性身上,也成了她们遭就业歧视的直接原因;而一旦夫妻共享产假,这些压力还会被男性“分流”一部分。产假“共享”容易落实难
不少“大V”也发声表示:在国家层面立法强制执行之前,“共享产假”基本就是镜花水月一样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这里面涉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钱由谁出?谁来为男人休产假所出现的成本买单?
●网友@谈典看法
确实,夫妻共享产假,由双方协商各自休假天数,是一个相当人性化的想法,比起传统的固定休假模式,更充分地照顾了不同家庭情况。生育孩子本来就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做好配合协调最重要。
但这个提案的配套措施需要完善一下。比如, 直播网,产假既然由夫妻共享,自行协商确定各自休假天数,这客观上会给用人单位增加一些负担。因为夫妻双方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情况非常少,夫妻一方减少休假天数,势必增加另一方的天数。也就是说,夫妻之间的协商结果,直接关系到两个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那么,多休产假的一方,用人单位负担就会加重,长此以往,也影响用人单位的发展,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东方网 汪昌莲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少数男性享受到了足额的陪产假,但大部分男性的陪产假被单位“缩水”,更有一些企业男性员工,对陪产假“想说爱你不容易”,处在“有假难休”的尴尬境地。比如,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和节约人力成本,故意“屏蔽”了陪产假;同时,一些地方监管不力,导致陪产假形同虚设;特别是,有的男性不愿休或主动放弃陪产假。
尽管他们也认为,妻子生育、丈夫陪伴,这是体贴和责任,但休陪产假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工作,甚至可能面临降职和失业风险。更有甚者,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并以此为借口,故意逃避育儿责任。
别让男性产假成“纸面福利”
也有声音表示,“共享产假”只是听起来很好。男方陪产假的增加,还得以女方假期缩短为前提,在各地产假均有所增加的大背景下,恐怕很多女性还“舍不得”把不长的假期让给配偶,大大方方地延长男方陪产假,或许更加实惠。
●评论员 戴先任
产假期间,新生儿自然更需要母亲的照料,因为母亲照顾孩子更细心,母乳喂养也离不开母亲。如果简单要求“男女平等”,让夫妻共享产假,有悖于哺育孩子的实际情况,可能会不利于对孩子的养育。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让男性也能休产假,而不是把既有的产假让夫妻双方共享,应该让男性与女性共同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而对于此举可能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也需要政府对相关单位予以适当的补助,这样也能减少新产假制度的实施阻力,让这项制度更好地惠及广大劳动者、惠及全社会。
●燕赵都市报 斯涵涵
生儿育女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关乎公民权益、家庭幸福、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夫妻“共享”产假不是夫妻两个关上门商量一下就可以的,要牵扯到个人、家庭、单位乃至职能部门的利益均衡问题。近年来,中国生育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产假制度成为社会焦点。鼓励、引导男性参与到育儿中来,是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而适当加大政府投入,全面建立与完善鼓励生育、支持女性再就业相配套的休假制度,也是公共政策应该体现的方向。
夫妻“共享”产假是个好建议,但其中的阻碍与不足还有待各方协力,不断探索完善,力争找到家庭权益、劳动权益、用工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平衡点。